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

「太平山社區故事」導賞團

復活節期間跟了團,不過沒有離開香港,而是留港參加導賞團,是日跟隨了光華印務的任先生,去認識太平山區的歷史。比起甚麼字花文學創作,這種極其量只能收團費的導賞團其實更需要資助,而不是那些認為別人不懂欣賞自己的所謂文化人。



扯遠了,到底為什麼會拍下這個街口?別看這裡是條馬路,原來以前是海旁來的,還是當年英軍的登陸點,當時是一八九四年一月二十五日,翌日英軍在這裡插旗,正式宣佈佔領香港。即是說,英治時代就從這裡開始了。

這裡被稱作太平山區,路上自然就較多斜路了。有山可以作為瞭望對面海,有平地可以用來駐軍,會選這裡作為登陸點,確實是有戰略價值呢,所以我還是想當個軍武派(?)。而路過的這間朱榮記是一間開業超過五十年的雜貨鋪,裡面有很多舊時代的產物,像這些豬仔錢罌。



還有這種要例牌要用間尺偷錢的…我沒有這種經驗啊~這不是我那個年代的產物啊~



接著來到了荷李活道公園,當年英軍就在這裡建軍營,亦是在此舉行升旗儀式以示正式佔領香港島。後來軍營遷往中區,就成了平民俗稱的「大笪地」,一個擺賣玩樂消遣的場所。再其後建成為「荷李活道街市」,及後舊址又改建成現在的中式花園公園,很大的變遷呢。



公園內有記載這段歷史的告示版,還有珍貴相片﹗聽說當年英治時期,將附近的鴨巴甸街作為與華人的分界線,鴨巴甸街以西是華人居住的。



公園對面是CAFE和殯儀館…中國人正常對殯儀館相當忌諱,更不用說在旁邊食飯,極有同鬼爭食的感覺,不過鬼佬應該不怕鬼吧(笑)?



下一個地步是東華醫院,東華三院就是由東華醫院、東華東院、廣華醫院合組而成。這裡是香港最早建立的華人醫院以及東華三院總部,主樓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。



這個叫廣福義祠的地方,是供奉遠道來港謀生而客死異鄉的華人靈位,現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,裡面目前還有不少的神主牌在內。當時的廣福義祠也成為了患病華人的收容所並提供義診,不過由於衞生問題被下令禁止,當時的華人因此向港英政府申請撥地,即現時的普仁街來興建醫院,東華醫院就是這樣誕生囉~


時至今日,裡面還是有不少無人認領的神主牌

接著來到了磅巷,不是英磅的磅,不是秤重的磅,其實是飼養牲口的圍欄,要看英文才明白。從前這裡就是飼養牲口的地方。



這裡也算是有點斜度,也許因為在當時較難善用,所以用來當牧場吧?



沿著磅巷的爬山路,看到有代客寫詩的街招。



又見到一張很緊貼斜度的空櫈,這個地方也挺斜的,附近又較多老人家,走到累可以坐下休息。



當日遇上了速寫香港的成員,簡單來說就是在街頭畫畫畫,把香港用筆記錄起來。



爬完樓梯就來到普慶坊了,聽名字很熱鬧,不過可能是很久以前的事,在刻下是很寧靜的。聽說這裡以前真的住了很多人很熱鬧,這些矮樓在五六十年代住了很多家人,畢竟那時候是baby boom的年代呢。



相信大家都聽過以前香港有制水的時候,大旱少雨就像最近台灣的情況,香港也試過每四日制水半小時的慘況呢…不過,這條街有一個地方,會流出山泉水,在當時亦不無少補,而且相當清涼。甚至是在這裡放一個大盤接水然後戲水也可以?﹗但現在就只餘下很少的泉水流出了。



接著我們來到卜公花園,卜公指的是前港督卜力,公當然是尊稱囉。



卜公花園原本是華人聚居地,但在1894年時因為發生鼠疫,這裡的住房就被清拆,因為當時的港督是卜力,然後就改建成並命名為卜公花園了。



亦即是說,旁邊這棵細葉榕,應該有百年歷史呢。



看現在綠油油一片,很難想像以前的生活環境是相當惡劣。



卜公花園斜對面的是香港醫學博物館,前身是成立於1906年3月15日正式啟用的香港細菌學檢驗所,以應付當時流行的鼠疫。二戰後易名為香港病理檢驗所。之後因相關工作遷走而被用作倉庫,直到1996年3月16日改名香港醫學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。



接著我們再向前走,見到了一間人流頗多的店鋪,原來就是很有名的茶‧家。



為何要說茶‧家呢,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控告佔領了公共空間被罰停業一事。由於被人多次投訴佔據私家路,早前曾因此停業七天。但很荒謬的是在這裡就已經有不少私家車停泊,就算在香港各處都有電單車在行人路上停泊。這裡已經是巷尾,受影響的範圍極少,比起北區藥局擺貨和人形物體的滋擾根本不能相提並論,欺善怕惡真是人之常情。



這個地方也有一段歷史,原來舊時這裡是一個又一個的寮屋,寮屋是指非法佔地而建的臨時居所,其建築通常相當簡陋,大多以鐵皮及木板等搭建而成,所以又俗稱鐵皮屋、木屋。一聽就知衛生情況惡劣,時有火災發生。直到1953年12月24日石硤尾大火燒毀該處的寮屋區令近五萬人無家可歸後,港英政府才改變房屋政策,興建公營房屋安置居民,寮屋在香港的數量才受到控制。




不過這裡也有可愛的一面,這道牆後的店鋪是一間做伙食鋪頭,畫了這麼多食材用具大概都知道跟食有關囉~



走前一點會見到一檔賣香燭的鐵皮檔,在中上環一帶這綠色鐵皮檔很常見,看檔的婆婆當然也是老街坊啦。



 後面有人畫了一幅羊圖賀羊年,細看上面寫有太平山區見,看來亦是有心人呢。



香燭檔對面就是觀音廟,歷史悠久不消說。



後面可以見到是一八四零年已經出現的觀音廟,即是滿清政府晚期已經有的廟宇。另外原來觀音借庫最初就是在這裡開始, 據知當時借庫簽文是不會寫上金額的,只是有一些祝福語,可能是以前的人沒那麼貪心吧~



旁邊也有一個觀音堂,同樣是歷史悠久的廟宇,供奉的是千手觀音。



接著我們拜訪了InBetween的店主,原來我們的地圖就是他負責設計的。店裡面多數是賣ventage飾物,有空不妨去參觀下呢。



店裡可以拿到一張印著地圖像postcard的卡紙,羅列了附近的小店和地標。



接著任先生帶我們到上環西街水巷的福德宮,又名土地廟。雖然位於小冷巷,不過過去亦曾香火鼎盛。現在街坊老的老,走的走,就顯得冷清了,目前仍有有心人幫忙負責打掃,但始終要有新一代接手呢。



這道鐵閘會在農曆二月初二土地誕的時候打開, 為土地公洗身換新衣,可以看到即使小廟古舊,土地公衣著還是光鮮的,不能待薄神仙呢。

 

然後我們來到光華印務,即是任先生的公司囉~



裡面的機械當然有很久歷史囉~




一場來到,當然不能不介紹和示範這些印刷機的操作啦﹗




是日參觀了香港的家族經營印刷鋪﹗
Posted by 食欲都市 on 2015年4月4日


還有更有趣的手動活版印刷機﹗





手動的活版印刷﹗
Posted by 食欲都市 on 2015年4月4日


這就是出來的成品了,那隻龍做得很精細呢﹗



談及活版印刷,就不能沒有字粒這東西了,我們常說的手民之誤,本來手民指以手藝為業的人,後多稱印刷排字的工人。因為執錯字粒,導致印刷品出錯,這樣解釋就很易明白了。



接著將印刷品放進這部機後,就可以做出浮雕的效果了﹗




加上專用的粉末,可以做成浮雕效果﹗
Posted by 食欲都市 on 2015年4月4日


拍出來的效果不是很明顯,要看實物喇﹗



去到這時已經是下午二時,是時候吃飯了,就從鋪頭的後面離開。原來外面別有洞天,因為任先生將鋪頭的牆身給予年輕人去做塗鴉創作,這些作品跟政府那些鬼五馬六真係差得遠呢﹗




最後我們來到了大喜茶檔,當日正在出售特別的款式,是與茶‧家共同研製的。



店方為了這次活動特別做了一個餐牌,很隆重其事呢。



左邊的是芝心的西多士,右邊就是與茶‧家共同研制的印度香料奶茶。



這杯奶茶是甚麼味道呢?簡單說就是薑味奶茶,不是平時的生薑,是煮咖喱的那種薑黃的味道,味道會隨著溫度下降而變得更辣,喝後整個人都暖起來,在冬天喝很不錯,不過當天二十七度(汗)。



至於大喜流心多士則有兩個版本,分別是炸和煎的。下圖上方是炸而下方是煎,煎多士的外表明顯較靚仔,裡面的芝士因為受熱時間較長,熔化程度更高。但由於芝士的量很多,放涼後吃會感到很膩人,所以一個人吃一件基本上是極限了。



今次要感謝西九文化區管理局(連結)相關人員的邀請,可以認識到更多香港的歷史。想知道更多內容可以上Facebook專頁(連結)。據知將來西九文化區亦會再搞同類活動,下一個地方將會是土瓜灣呢,有興趣的人可以多留意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的網頁。亦不妨參加任先生的活字寶手作坊(連結),認識一下印刷業的歷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